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国检察机关加大毒品犯罪案件的惩治力度和法律监督,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6.1万余人,同比下降14%;起诉毒品犯罪6.5万余人,同比下降33%。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近年来毒品犯罪数量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网络+寄递”是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毒品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联系毒品交易、支付毒资,通过寄递渠道交付毒品,相关犯罪多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犯罪问题,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寄递毒品犯罪的惩治力度。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2100余人。
据介绍,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将具有医疗用途的麻精药品作为传统毒品替代物进行吸食、贩卖,相关药品被滥用问题日渐突出。个别医疗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导致麻精药品管理失控,流入非法渠道。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自控和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不法分子引诱、教唆、欺骗吸毒、贩毒,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涉新型毒品、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危害大,值得高度警惕,检察机关依法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罪名进行严厉打击。
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毒洗钱犯罪1025件1212人,起诉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47件67人,对毒品犯罪中的涉毒资产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强化对涉案财物性质的审查认定。检察机关着重审查涉案财物是否属于涉毒资产,准确区分涉毒资产与合法财产,犯罪分子本人财产与他人的财产,在对毒品案件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物的处置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的毒品犯罪分子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依法应当追缴涉毒资产的,及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另外,最高检还发布了一批全国检察机关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典型案事例,包括李某勇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陈某南等人贩卖毒品、洗钱案等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