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禁毒日融媒体专题
中国禁毒网旧版回顾
2022 08/ 08 14:22:54
来源:海南日报

“养鱼大王”因吸毒沦为无业游民,这些人的坚持让他重入正轨

字体:

  记者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驱车约30分钟,来到海边宁静的东澳镇某渔村。

  “路不好走,你们跟紧我。”近日,得知海南省琼山强制隔离戒毒所驻万宁市社区戒毒(康复)指导中心民警一行要来回访,潘富(化名)笑容满面地早早等在村口,驾驶摩托车引导记者一行来到他家中。

  他曾是村里的“养鱼大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1988年,19岁的渔村青年潘富在大部分人都出海打渔靠天吃饭时,另辟蹊径,琢磨出“渔排养鱼”的商机。

  鱼苗价格贵,“5块钱一‘粒’。”潘富边说边用手比划,称刚买回来的小鱼苗比小火柴还小。自己去工地做苦活累活攒钱买鱼苗,然后再跟亲戚借一些,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

  鱼苗很娇贵。从鱼苗长成可以卖出的鱼,一般在18个月左右,生长周期长,存活率也低。用潘富自己的话说,1000条能剩下三四百条都算多的。

  漫长的等待和日复一日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收成的季节,数着钱的潘富笑了:“2万多块,扣除成本和借的钱,我还能剩1万多。”

  潘富率先成了村子里的“万元户”,也是大家口中的“养鱼大王”。

  忆起当年,潘富语气中满满的自豪感。

  潘富常常想,要是自己的人生能在那时按下暂停键,衔接上现在的日子就好了,中间的部分是他不堪回首的过去。

  吸毒30年毁了半辈子

  吃过苦,受过累,潘富却没能熬过自己的“心魔”。毒品让原本富足的“养鱼大王”噩梦缠身。

  “我吸毒的时间比这位记者年纪都大了。”潘富望了望记者,对海南省琼山强戒所驻万宁市社区戒毒(康复)指导中心负责人许友伟等人说道,自己今年53岁,断断续续被毒品害了30多年。

  潘富说,那时生活很富裕,以前不怎么来往的同学、朋友又慢慢熟络起来,甚至远在万城的同学还会专门开车下来带自己玩。

  抽烟、喝酒、玩毒品都是跟着去玩时学会的,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败在毒品上。

  2008年,潘富被警方送到省琼山强戒所强制隔离戒毒,管教民警许友伟和其他警官对他耐心引导和教育。2010年出所后,潘富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

  不料,在朋友诱惑下,他又没控制住。2014年,不再年轻的潘富再次被警方送到省琼山强戒所,其间许友伟又是他的管教民警。了解到潘富目前的处境后,许友伟细心劝导他,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出所前,许友伟千叮咛万嘱咐:“想不通了可以打个电话,聊一聊,千万不要再回到以前的朋友中间,走回头路就不值得了。”

  民警持之以恒帮扶14年

  好景不长,2017年,潘富又一次被警方送到省琼山强戒所。

  “对不起,许警官,我实在没有脸见你了。”潘富再次遇到许友伟的时候眼中充满了后悔和内疚。

  许友伟没有责备,更没有放弃他,而是投入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许友伟发现,这次潘富消瘦了好多,1米69的身高,只有不到100斤重,厚重的眼袋挂在无神的眼睛下,潘富总是耷拉着脑袋,也不如之前爱说话了。

  原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东澳的渔排渐渐成为历史,望着已经烂掉的渔排,潘富觉得生活一片黯淡。

  从19岁到40多岁,半辈子都在渔排上,一时间,潘富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民警许友伟等人到潘富(左二)家里回访 记者连蒙 摄

  “当惯了老板,现在那些养鱼的人以前都不如我,拉不下脸去给他们打工。”不愿面对这一切的潘富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刺激,于是又去吸毒,希望可以获得短暂的逃避。

  “生活就摆在那里,该面对还得面对,没有人能逃得过,醒醒吧。”许友伟不断引导他,一次次谈话、一点点关心、一句句鼓励,让潘富彻底痛下决心。

  许友伟对记者说:“潘富虽然误入歧途,但本心不坏,也比较勤快,在戒毒期间受到管教民警感召,表现积极。”

  2019年,潘富出强戒所后,从帮人捕鱼做起,一点一点积攒生活费用。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近日,许友伟和同事帮潘富联系了在他家附近搅拌站的工作,每月能有4000元的收入,潘富很满足。

  非亲非故,许友伟却在漫长的14年间,给予了潘富持之以恒的温暖和帮扶。

  当被记者问及还会想着吸毒吗,潘富摇摇头,说:“现在孙子都上幼儿园了,我得给孙子留个好印象,我被这东西害了半辈子,如今只想过好生活。新的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感受到了以前没有受到过的尊重和幸福。”

【纠错】 【责任编辑:郑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