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发出警示 第三代毒品已在北京出现

2019年01月22日 08:21:31 来源: 北京晚报

  本文作者:安然

  去年一年内,北京警方在禁毒工作中,共刑事拘留1246名涉毒嫌疑人,同比上升2%;缴获各类毒品71.71公斤(折算精制毒品),同比上升17.2%。警方特别发出警示,第一代传统毒品海洛因、第二代合成毒品冰毒,都是涉毒犯罪中的老面孔了,而现在第三代毒品,也就是所谓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正在逐步增加。

  北京去年判决毒品犯罪分子1118名

  市公安局副局长陶晶介绍说,去年,北京警方建立了一种新的针对毒品犯罪数据“毒嫌调控”的集中研判机制,建成了3类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这种模型,生成了437条涉毒线索,从中抓获涉毒人员86名。通过娱乐场所、邮政快递等行业提供的线索,破获毒品案件64起,通过各项措施,还发现处置了1374名“隐性吸毒人员”。

  去年11月初,朝阳警方得到线索:一个以“蒋某”为首的贩毒团伙准备将大量毒品运到北京贩卖。专案组核查线索后,逐步确定了嫌疑人“蒋某”的真实身份,掌握了他携带冰毒样品到京的具体时间和交通方式后,民警对他实行全方位的布控。11月24日凌晨3时许,警方在朝阳一个居民小区内将携带毒品的蒋某、刘某抓获,当场起获冰毒、氯胺酮1公斤,在京密路附近将邓某、丁某抓获。目前,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批准,蒋某、刘某因运输、贩卖毒品罪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丁某、邓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

  通过不间断地打击、收缴,北京冰毒等毒品供应出现“断粮效应”。陶晶介绍说,北京的毒品流入正在得到有效遏制。警方联合机场、海关、铁路等单位,整体联动,相互协作,针对重点进京航班、从重点区域进京的有可疑因素的乘客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查缉。去年,警方共查获涉毒人员3526名,缴毒390.9公斤,其中包括新精神活性物质恰特草383公斤。

  去年9月中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北京海关缉私局,联手广东、河北、福建、香港四地警方,破获特大跨国走私可卡因案,打掉一条从南美中转北京、转运广东、香港的走私通道,缴获可卡因24公斤。

  陶晶说,北京警方全年先后组织7个分局、46个派出所,开展了4次专项打击,共抓获吸毒人员307名。与此同时,全市司法系统共判决毒品犯罪分子1118名,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29名,重刑率达20.5%,对毒品犯罪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北京出现

  最近几年,“新精神活性物质”这个之前从未见过的词汇,屡屡出现在北京警方缉毒工作报告当中。海淀公安分局副分局长毕波说,第一代传统毒品海洛因、第二代合成毒品冰毒,都是涉毒犯罪中的老面孔了,而现在第三代毒品,也就是这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正在逐步增加。

  毕波介绍说,侦查员在一线办案时,发现很多吸毒人员不再吸食冰毒这样的合成毒品。他们的交友圈中,开始大量贩卖一种叫做“犀牛”的新型致幻可疑物质。刑侦支队禁毒大队取得了部分可疑物样品,经公安部鉴定,确认这种东西属于非药品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名录中的一类毒品,名列由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印发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中的列管名录。“这一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只要稍微过量,就能致人死亡。”

  去年7月底,海淀分局组织开展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专项行动。8月1日,甘家口派出所抓获第一名贩卖俗名“犀牛”、学名“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之后的一个月内, 27个派出所共计抓获贩卖色胺类毒品犯罪嫌疑人126名,缴获色胺类毒品1544.18克。去年年底,海淀分局又抓获了3名吸食“蓝精灵”7-胺基氟硝西泮的违法人员。

  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总队长蔡新宇说,打击毒品犯罪,首先要有法律依据。这个“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化学合成的,种类在不断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鉴定,如果发现它已经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的名录了,继续依法办案就行。”如碰到这种“民警已经发现的新物质,但没被国家公开列管”的情况,警方首先会固定证据,对吸食者进行严格的教育,之后上报公安部,由专业人员对新发现物质的特征进行鉴定,如果发现需要列管,会在今后调整名录的时候将其补充进去。

  毕波副分局长告诉记者,“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原料可能是非常简单、非常普通的常用化学品,“我们现在正做这方面的努力,争取将一些常见的能够生成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原料纳入我们的监管视线。”

[责任编辑: 马家佳(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