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戒毒所开放日里的故事让人警醒

2018年12月11日 09:18:4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11月27日,是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集中对社会开放的日子。现场,有白发苍苍的父母见到戒毒的儿子忍不住老泪纵横,也有牙牙学语的孩子抱着母亲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 ……

  借钱生子她忍不住复吸

  管教替她去福利院看孩子

  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一间普通的房间里,年轻女孩的泪水悄然滴落。

  窗外,阳光终于冲破层层浓雾,女孩抬手抹去了脸上的泪水。“两个月后,我就能出去了,去福利院接回孩子,一起过春节。”

  女孩叫洪美,今年24岁,贵州人,16岁时辍学来杭打工。

  2015年,洪美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男友。“有一次我因为跟家人吵架很郁闷,他说有办法让我心情好一点,然后拿出了一个矿泉水瓶,上面还插着两根吸管。我试着吸了两口,只觉得轻飘飘的,很舒服。”洪美说。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等她意识到这是在吸毒的时候,已经染上了毒瘾。

  之后,洪美怀孕了。“自从知道怀孕后,为了孩子,我一口都没有吸过。”

  就在洪美临产前一周,男友因贩毒被抓入狱,还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和手机。

  “临盆那天晚上,我身上只有100多块钱。我忍着阵痛,用这点钱打了辆出租车,一家一家地去敲朋友家的门。从凌晨4点到早上9点,我终于借到了5000块钱。”回忆起生产那天,洪美忍不住啜泣。

  “孩子生下来后,经检查是完全健康的。但我还来不及高兴,就开始发愁。我吸过毒,不敢给孩子喂母乳,买奶粉需要钱;房租快到期了,租房子需要钱……我不敢再住院,生下孩子的第二天就出院了。”

  为了省钱,洪美在宠物店打工,晚上就带着孩子睡在店里。

  “我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坐月子,几乎所有的钱都给孩子买奶粉和衣服了。但是,一个人带孩子真的好累,我觉得压力很大。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我忍不住又开始吸毒了。”洪美小声说着,低下了头。

  2017年12月,洪美被抓,面对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她担心自己刚学会叫妈妈的孩子在福利院会被人领养走,迟迟不愿在同意书上签字。

  “承办案件的警官帮我联系了福利院院长,他们答应我不会让人领养孩子。前段时间,我的管教还去福利院看了孩子,拍了视频带回来给我看。”

  洪美说:“出去后,我打算找份工作,跟孩子好好过日子。我不会再为错过今天的夕阳而哭泣了,否则我又会错过美好的明天。”

  异国求学他染上毒品

  事业家庭都被摧毁

  在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洪美并不是个例。

  33岁的杭州男人侯达,在大学毕业那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满怀壮志地踏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求学之路。

  在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侯达发现,现实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思乡的情绪,孤身一人的寂寞,学业的压力,使他天天寝食难安。直到有一次,同住的英国室友拿出几支大麻卷成的香烟,让侯达吸几口放松放松……从此之后,他沾染上了毒品。

  回国之后,优越的工作也没能让他停止吸毒,直到被抓后进入戒毒所。

  性格极端他多次被拘

  终于成功戒毒

  36岁的云南人李勇,曾因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少管6年,因吸毒被多次拘留,已被强制隔离戒毒3次。

  曾经的他,性格偏激冲动,怀疑和报复心理严重,有明显暴力倾向。

  刚入所时,李勇与同室人员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排斥对抗管理。管教民警从心理辅导入手,帮助他回顾成长经历,找到“心结”所在,鼓励他与失联多年的家人重建联系。在与管教的多次深入沟通后,李勇逐渐打开了心扉。

  在一次谈话教育中,管教了解到李勇有亲戚在云南某派出所工作,于是,帮他联系上了家人,又做通家属工作,促成了一次难得的亲情会见。

  之后,李勇的表现更加积极。管教还鼓励他发挥文艺特长,让他在集体活动时表演弹吉他,帮他逐渐找回自信,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管教的关心帮助下,李勇通过自身努力成为骨干学员,还是劳动生产能手,所在戒毒室也被评为优胜班。9月中旬,李勇因表现良好,提前解除出所。

  “五位一体”模式

  助推戒毒教育康复

  截至11月26日,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今年共收戒吸毒人员796人。

  杭州戒毒所以帮助戒毒人员“洗涤一次心灵、强健一副身体、掌握一门技能、养成一项爱好、重塑一个健康人格”的“五个一”为工作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逐步形成“素质培养学校化、体能康复多样化、技能培训社会化、自我管理兴趣化、心理咨询个性化”的“五位一体”戒毒教育康复模式。

  “永远不要去碰毒品,但如果进了戒毒所,我们会试着挽救每一个人,只要你自己愿意,希望永远都在。每一个离开戒毒所的人,送别的时候,我们都不会跟他说‘再见’,因为我们希望‘再也不见’。”杭州戒毒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楼鑫(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