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缉毒人

2018年11月22日 09:15:36 来源: 法治周末

  杜宝仁朝战友们喊了声:“快拿切割机来!”

  两名官兵弓腰抬着一台中型切割机走到侦查队空坪东北角,在一个大红色的圆柱形空气压缩机前停下来。

  “呲……”20分钟过去了,空气压缩机的一端被切开一个扇形的口子,从外往里看去,只见一团黑色锡箔纸。杜宝仁大声招呼战友过来“掏战利品”。

  10分钟又过去了。他们从空气压缩机内掏出了20袋晶体状冰毒可疑物,有7907.9克。

  这批冰毒可疑物是芒颜边境检查站执勤人员于11月10日凌晨在执勤口岸对一辆芒市前往下关的客车托运货物进行排查时发现的。

  “这点冰毒不算什么,在我们这里,查缉到10公斤以上的毒品,教导员一般才让我们报备请功。”作为云南省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龙陵案件侦查队队长,杜宝仁已经在缉毒一线干了13年,他对滇西边境毒贩携带的各类大小毒品早已司空见惯。

  滇西,这片曾发生过著名的滇西抗战的土地,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防线长达4千余公里,离当今世界著名的毒窟“金三角”不到300公里。由于缺乏天然屏障,这里成为“金三角”毒品向国内渗透及国内制毒物品向境外走私的主要通道,也增加了滇西缉毒的难度。

  “藏”与“抓”的博弈

  11月10日下午3点,芒颜边境检查站。

  执勤官兵叶苏云和两名战友爬进车厢,对一辆通关货车例行检查。这辆货车从瑞丽开往昆明,被一匹大黑布密密实实地遮盖着,司机提供的货单显示,运输物品是玉米。

  叶苏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如果货单上备注的物品是玉米、大米和白糖等,他们便采用人体搬运或使用通条(指前端可装擦枪布、铜刷或其他配件,用以清理枪膛的细杆——编者注)的方式,对物品进行彻底清查,完成一次检查大概需要10分钟。

  “这些大批量的运输物很容易藏毒,有时他们会把毒品分散装进袋子,再错开放在粮食袋旁边,试图混淆。”叶苏云说,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使用通条,用力插下去再抽出来,如果有毒品,通条的颜色会不一样。

  站在全国高速公路上唯一一个边境检查站的三层楼顶,教导员罗宁元看着G56杭瑞高速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说出一组数据:芒颜边境检查站担负着对出入边境管理区人员、车辆和物资的边防检查任务,每天要检查车辆1.6万余次,检查行人5万余人次,平均每年搬运检查近40吨的各类行李货物。

  这数十吨的行李货物,小到一卷胶带,大到一个轮胎,都有可能成为毒贩隐藏毒品的“利器”。

  在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的陈列馆里,法治周末记者看到了近30种藏毒方式,文具盒、电饭煲、油箱、铁碗、花瓶、电脑、动物活体、地板条、烟筒、保温杯、树化石、草席、化妆品、字典……甚至,一根毫不起眼的木头,也能牵出一起特大跨国贩毒案。

  但保山边防支队宣传文化科副科长张锦难却说,这些只是藏毒方式的冰山一角:“目前,我们初步统计的方式就已经有400多种,根本无法一一陈列出来。”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以来,境外毒品呈现出大宗、多头入境、绕关避卡现象突出、新型毒品贩运猖獗等新特点。贩毒、藏毒、运毒者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利用GPS绕关避卡,有的利用人体、车体藏毒。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的何瓯翔亲历过一起人体藏毒的案件。当看到两名孕妇花了3天时间排出700多克海洛因时,他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

  “一个孕妇从体内排出12颗,另一个孕妇的体内有16颗。两个人的加起来一共是700多克。”11月9日晚10点,回忆起这一幕,何瓯翔的语气中还留有一丝唏嘘。

  当时两名外籍孕妇在过关时,被何瓯翔和战友发现,她们不爱喝水,也不吃东西,容易出虚汗,眼睛发黄,口臭较严重。经审讯和B超检测,这两名孕妇被查出体内藏有700余克海洛因。原来,她们先使用避孕套将海洛因裹成蛋状,随后用黄色胶带裹上一层,再用避孕套裹两层,粘上菜油,吞服下肚。为防止肠胃运转排出毒品,一直不能进食。“如果没有包裹好,一旦一颗毒品爆开,就是一尸两命。”何瓯翔说。

  与之类似或更甚的“藏”与“抓”的博弈,在滇西几乎时刻上演着。

  当下的运毒与缉毒

  近年来,合成毒品变异加快,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根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2017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一些毒贩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

  而随着互联网、物流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毒贩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利用陆海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1499起,缴获毒品12.1吨,同比上升1.8倍,其中物流渠道缴毒10吨,同比上升近5倍。此外,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招募“马仔”运毒,“入伙”需熟人介绍,通信联络使用隐语、暗语,交易采用微信、支付宝、Q币、比特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更加隐蔽。

  在这个蜿蜒数千公里边境无天然屏障的边陲之地,传统的查缉方式正在面临警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更有效地“抓”出毒贩,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采取了运用大数据“科技管控”的举措。

  在芒颜边境检查站,有一台MT大车查验设备。显示屏前,操作员可以清晰地观察扫描成像。站长禹春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台设备曾屡次立功,在今年7月23日,一名操作员在扫描成像上看出异常,便将车体前后排座附近的不正常阴影通报给重点检查区的官兵,执勤官兵对该车车体进行针对性检查,当场从副驾驶座位下查获毒品甲基苯丙胺1块,从后排座位靠垫夹层内查出毒品麻黄素1块,总重3.2公斤。

  德宏州公安边防支队则率先成立了“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探索集“大数据+”“互联网+”“大情报+”为一体的网上作战模式。

  1月14日凌晨,天空刚泛起鱼白。“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科长冯彬站在大屏幕前,在密密麻麻的通关数据中,他发现了两条可疑线索:同一辆皮卡车不是本地车辆,也不属于当地旅游运输公司,一天内却往返边境6次,行迹可疑。

  冯彬立即通过指挥平台系统,将线索通报至弄岛边境检查站,该站随即组织侦查员深入边境一线重点区域、路段走访摸排、循线侦查,迅速掌握毒贩活动轨迹。次日凌晨,弄岛边境检查站连夜在边境重点路段布控堵截,截获了目标车辆,当场从皮卡车上缴获毒品62.3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情报导侦是最重要的破敌之策,信息作战是制胜法宝。”冯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他推动建立“同步上案”联动警务合作机制,成立毒情信息研判小组,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可疑车辆、人员轨迹进行关联和深度分析。

  今年年初,他又通过大数据研判获悉,有人将运输一批制毒物品至瑞丽边境,于是他指导专案组立案侦破,开展循线追踪、链条打击。历时两个多月,侦破了一起公安部督办毒品目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查获制度物品丙酮和盐酸22.667吨,打掉了一个跨滇粤两省多地的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团伙。

  木康的缉毒者

  查应鹏至今不能忘记,在他20岁刚被分配到德宏州木康公安边防检查站时,和战友普兴应在对卧铺车实施检查过程中,引起他怀疑的一位上铺男子。

  “问他是做什么的?来瑞丽干什么?什么时候来瑞丽的?在瑞丽去了哪些地方?他讲不清楚。”查应鹏回忆。随后,他让嫌疑人打开行李包检查,在少量的随身物品中,查应鹏一眼发现了一卷黄色透明胶带。

  这卷透明胶带在查应鹏的查缉经验中出现得颇为频繁,是毒贩们常使用的一种藏毒方式。他让嫌疑人带着包下车接受审讯,当查应鹏从卧铺车引擎盖跨过去时,嫌疑人一只手拉着卧铺车中间床铺的铁杆,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刀具,刺向查应鹏,并从身上掉出一块海洛因。

  在警卫森严的边境检查站,执勤官兵竟遭到一名卧铺车乘客的暴力反抗。这样的突发状况令查应鹏始料未及。“但第一反应不是他要行凶,我以为手被车上哪个地方刮破了流血。就用右手拿着电筒,往他头上一电筒砸下去,他就蹲下去了。”查应鹏说。

  混乱中,查应鹏被嫌疑人连刺7刀。而嫌疑人在行刺之后,连刺自己两刀企图自杀。随后,卧铺车司机和同车检查的战友一同赶来协助查应鹏,将嫌疑人制服。走下车后,年轻的查应鹏不到一分钟,就陷入了昏迷。

  这一次抓捕,为查应鹏带来三等功的荣耀,现在查应鹏已是云南德宏州边防支队章凤边境检查站检查科科长。他被当地的老百姓称赞为缉毒英雄。

  在木康边境检查站也有这样一群缉毒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木康人”。木康,有绵延数千里的320国道,从中缅边境瑞丽直达昆明。木康边境检查站,曾因靠近德宏州潞西市城郊乡大湾村委会木康村而得名。如今,它驻守在扼守中缅边境唯一一条通道320国道的双坡垭口上,距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不足100公里。

  同样在20岁的时候,“木康人”郑兆瑞和查应鹏一样,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成长。10年前的一个深夜,郑兆瑞在执勤时发现一名驾驶重庆牌照车辆的司机单独出游,这不符合国庆节结伴旅游的正常逻辑。于是,他对车辆仔细进行了检查,“我一看油箱,薄薄的一层灰,上面有一个手印,我让司机拆开油箱,哇!一块一块毒品用自封袋封好,丢在油箱里,在油上浮着,那会儿我惊呆了:13.9公斤海洛因”!

  在木康边境检查站会议室里,郑兆瑞对法治周末记者回忆起他立过的这一次二等功。“现在只要看到对方的衣服和鞋子,就能判断是否是重点检查人员。”郑兆瑞眉峰上扬,眯着透亮的眼睛说道。

  入伍15年来,郑兆瑞个人查获各类毒品200余斤,多次立功,被战友们称呼为“缉毒兵王”。而这位“兵王”,在刚进入检查站例行查车时,因为紧张和羞涩,他在车里待不上5分钟;由于被乘客骂,他还曾偷偷躲在被子里哭过很多次。

  在滇西边境,像查应鹏、郑兆瑞这样的官兵还有很多,他们的日常工作不亚于一场战争。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缅甸中央肃毒委员会、老挝禁毒委员会合作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生长季,缅北、老北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共60万亩,同比下降19.6%,可产鸦片550多吨。如今,这场滇西边防官兵与“金三角”贩毒之战,在全国禁毒斗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担负着严打境外毒品渗透入境第一防线和易制毒物品走私出境最后一道防线。

  11月10日,云南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在通报中称,自2018年以来,该支队共查破毒品案件111起,缴获各类毒品1.007吨,实现缉毒量连续5年破吨。

  11月16日,法治周末记者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处获知:截至当日,该总队共破获毒品案件190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76人,缴毒总量为9.235吨。

[责任编辑: 楼鑫(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