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貘”:打造青少年禁毒教育生态体系

2018年03月26日 14:43:1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幕后故事”——大赛获奖后团队遭“决裂”

    正在邢成铆足了劲儿准备在青少年禁毒教育的路上大干一场时,团队核心成员之间遭遇“决裂”,那场变故,几乎彻底打垮了他。

    项目获得金奖后,团队中有人问“奖金能不能分”,也有人看到社会反响不错,就提议项目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赚取一些社会回报和关注度。但是邢成却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公益项目,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好不容易获得的奖金也应该用来发展项目。

    意见不能统一,项目主创团队表示“不干了”,并且提出条件——10万元,买断产权。可是在当时,全国大赛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赛奖金加起来才3万元。邢成和团队成员协商、争执……最终在2016年“年三十儿”上午,达成“和解”——3万元奖金一半归创作人员,一半继续维持项目运行。

    而这也意味着,曾经的“唤醒”主创成员和邢成“决裂”了。

    虽然分歧解决了,但是小伙伴的离开让邢成开始思考:自己的决定是否有意义、还要不要继续坚持。

    春节后,邢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上来就问:“邢老师,你们那个禁毒的剧还做吗?我想跟你们一块做点事儿。”

    电话那头,是一名曾经在戒毒所的学员,看过他们的主题剧。他告诉邢成:“那天哭惨了,觉得你们做得特别好,我终于看到一个走心的关于禁毒方面的宣传,我想跟你们做事!”

    挂了电话,邢成明白了:“事儿没选错,只是碰错了人,自己还是要坚持下去。”

    于是,召集新的同伴搭班子、创作新的剧目……2017年6月,伴随着原创禁毒主题歌曲MV发布,新的主题剧“唤醒·貘”也完成了。

    新剧在高校巡演两天,受众就达7000多人。

    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权益部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示范活动。邢成介绍,2017年年底进行的高校巡演,就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办、教育厅、团委联合举办的禁毒活动。而“唤醒·貘”也推出了全新的作品,作为此次活动中团委的示范项目推进。

    由于此前学生很少接触类似的禁毒宣传,最多就是自己排练的小品,像这种专业水准比较高、比较完整的舞台剧的文化产品基本没有接触过,大家都很乐于接受。

    越来越多的受众认可,也坚定了邢成的选择,“说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临近大学生考试,没有排上队的学校还申请预约下学期的活动,已经有过合作的学校,也在期待更深入地合作。

    未来发展——打造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生态体系

    在“唤醒·貘”的主题剧推广中,除了延续之前舞台剧的表演方式,项目团队还大胆尝试了“浸没式戏剧”的表演方式。(指观众也可采取更自主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它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台下的观演方式,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记者注)走进大学生食堂进行表演,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高校的演出多了,团队也更注重收集青年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反馈。在与观众以及参与演出的志愿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中,很多学生会问:“到底毒品有多大危害呀?”

    在邢成看来,这正是进行深入普及的好时机,“孩子们想要主动了解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再把我们想要普及给他们的东西贯穿进去,效果就会好很多”。

    同时,他也坦言,即使是大学生,对毒品相关知识的掌握依旧很贫乏,对毒品的危害、新型毒品的发展、禁毒环境等都知之甚少。“‘小白鼠’很多,一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可能别人随手递过来的一包奶茶、一块口香糖,就是伪装的新型毒品的一种,能够轻易就把一个青少年拉下水。”邢成提醒青年一定要肃清自己的社会关系,不和不知来路的社会闲散人员交流。

    2017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中,“唤醒·貘”获得全国示范项目创建提名。未来,邢成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生态体系。

    “主题剧作品会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IP,我们计划开发更多周边产品。”邢成介绍,周边产品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平面、音频、视频……这样更便于线上传播。只有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扩大影响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掌握禁毒知识。

    邢成还提到,从2018年开始,项目核心团队将不再承担表演的主要任务,向知识型团队模型转型。由“原创IP 团队授权+专业团队辅导+成熟的管理模板+本地高校志愿者”的模式,打造高校志愿者团队。主创团队走进高校,对志愿者群体从编排、导演、表演、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并且把作品授权给高校学生,成立一个禁毒文艺产品表演团队,激发大学生能动性。

    “唤醒·貘”项目计划2018年在高校打造10个这样的团队,主创团队作为活动组织方,让这些团队进行竞争,推出更好的产品。而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宁夏之外的高校也可以加入进来。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