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来一口”,“中毒”的农村往哪走

2017年04月27日 14:34:48 来源: 新京报新媒体

    毒品,尤其是逐渐流行的合成毒品,早已不再是“高端消费”。然而打击毒品的注意力,显然需要从高端视角下放,瞄准并去保护普通人群、底层人群。

    城乡有别,但我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关注不该有别。如果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的一对儿女,我们不应忘了,给他们同样的呵护。

    有人说,毒品在农村肆虐,是因为农村人无知。对毒品缺乏了解和认识,确实是一些农民误入毒途的因素之一,但绝没那么强的关联。很多城市精英,比如明星艺人,他们对毒品未必不了解,但同样深陷而不能自拔。

    城市有朝阳群众,而在农村里,更多的民众,由于认知局限,是潜在受害者,而非潜在监督者。

    相比于各种客观因素,我们对于农村的无知和麻木,和农村人对于毒品的无知和麻木,本质上都处于一种“迷幻”状态:“一克冰毒200块,一粒麻古50块,打个电话就能送到手上,很容易”、“抽得起烟就吸得起毒”、“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有人送到,比外卖软件还快”。

    这是陈敏的介绍,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为什么可怕?因为吸食毒品已经几乎公开化、日常化,已经被村民熟视无睹,吸毒已经如吸烟一样随意自然。但来自外界的介入力量,处于某种近似真空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麻痹的,何止是那些吸食者。

    农村正在急剧萎缩,但不该被迅速遗忘。农村不能迷惘徘徊,更不能自生自灭。

    关爱农村,关爱农民,就从严厉打击毒品开始吧。给他们安全、健康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才会有未来,农民才会有期待。

    前段时间,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话题甚嚣尘上。如今,农村的精神污染又令人痛心疾首。面对“中毒”的农村,叹息和愤懑都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就像致力于“反毒战争”的陈敏一样。

    最后,再讲一个现实故事:2015年4月2日,据广州日报报道,四川宜宾的一个小山村,七旬老父连同六旬老母,联手将向自己讨要毒资的25岁吸毒儿子打死。而该村和邻村400多村民认为老夫妻是“为民除害”,联名写信希望老夫妻能被从轻发落。

    村民们的朴素价值观可以理解,吸毒后的儿子已经被侵蚀了人性。那么,如果吸毒者是一种“害”,又是谁害了他呢?

    文/与归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