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国家禁毒委员会网站 微信 微博
禁毒靠制度更靠为百姓办实事
2014-05-13 15:22:07  来源: 法制日报
【字号 】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黝黑的面庞、敦实的身材、朴实的话语,再加上一身清新的橄榄绿,是孟黎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孟黎明,1995年12月入伍,2005年3月被派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法帕村担任驻村民警,开展禁毒防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2009年调出,2012年再次调回法帕,2013年4月任芒市遮放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

  9年前,毗邻“金三角”的法帕村,仅在册吸毒人员就有114名,贩毒、偷盗、抢劫等案件频发。“抓的人多,帮的人少”,在村民悲观之际,2005年,第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启动,孟黎明走进了这个村子,一切也随之发生改变。

  笼罩在毒品阴霾下的法帕村村民,对穿警服的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工作处处受阻、频频碰壁,有时甚至还会遭到攻击。印金自然村原吸毒人员罕波红玉,第一次见到前来家访的孟黎明,竟然拿起一米多长的砍柴刀冲了过去。

  “我以为他是来抓我的,而且,穿着边防制服到我们家,周围人怎么看我?”罕波红玉向前来采访的记者道出了事发当时的原因。

  “这一次,对我和其他队员触动很大,我们改变了工作方法:制服换成了便装,背起写有 为人民服务 字样的背包。”孟黎明说。

  “我在缅甸做生意时因治病染上了抽鸦片的习惯。小孟很会做工作,发动我老婆监督我,连上厕所都跟着。要是不戒断吸鸦片的习惯,我现在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好。我们现在是兄弟。”罕波红玉说。

  记者注意到,在罕波红玉家两层小楼前的院子里,一棵挂满果实的羊奶果树下停着3辆小汽车。

  “有一辆是租户的。”罕波红玉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真正深入老百姓当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帕村以傣族为主,为了沟通方便和赢得信任,我跟村社干部学习傣语。禁毒靠制度,更要靠为老百姓办实事,让他们富裕起来。”孟黎明说。

  2007年,法帕村第一支女子护村队正式组建;2008年,第一期法制夜校和农业生产科技致富培训班相继开班;2009年,工作队组织的第一批农业生产服务队正式到法帕开展服务。在传统种植水稻、甘蔗、养殖猪、鸭的基础上,派出所先后帮当地群众引进香料烟、鲜红圣女果、水果藕、甜脆玉米和奶水牛5个种养殖项目,村民收入由2004年前的人均1100元增加到2013年的5200元。

  说起孟黎明给村里办的实事,法帕村老村党支部书记项二最清楚:“是孟所长他们请规划部门帮助全村153户群众改造了畜禽圈舍、创办了养猪场;是他们找来电信公司,为94户群众安装了电话。”

  多年来,孟黎明和队友们一起努力,先后创建“国家文明村”——5个拉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1个民族歌舞休闲度假村,1个民族歌舞风情村。其中,户允村民小组先后被列为市、州、省级重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帮助救济300余名困难群众,为117户群众完成了地震危房改造。法帕村从过去远近闻名的“毒品村”“艾滋村”“落后村”,变成了今天的“无毒新农村”“先进村”。

  如今,孟黎明总结的禁毒防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法帕模式”,已在云南省3915个边境村寨中广泛推广,成为云南公安边防工作中禁毒防艾和新农村建设的优选模式。(记者刘百军)

 图片图表: